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册”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本人同意方可!编辑不易,若君喜欢请打个赏!1996年6月26日 潘家珉摄1959年2月19日 陈福北化州县的人民,把荒地酿成了一片绿阴盖红土、桑林似海洋的蚕桑基地。三年前,这个县只有一千多亩桑地,现在已生长到四万多亩。
1959年3月12日 陈福北化州县附城公社社员试行四季养蚕乐成。这是第九造冬蚕丰产的明白茧。同上化州县蚕育种站最近新培育成“湛一号”、“湛二号”等白茧新蚕种。
新种的主要特点是体质强健,产丝多、质量好。这是育种站的技术人员在举行“湛一号”原种落蛾事情。
1962年9月3日 谭理光化州县南安公社双牌大队南安生产队的社员,踊跃把黄麻交售给国家。1962年9月6日 黄冠琪化州县中垌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事情人员,作好繁殖良种事情,为各生产队明年增产缔造条件。图为他们在水稻良种繁育田里视察晚稻良种生长情况。
1962年10月11日 黄冠琪化州县中垌公社鸭圹大队西门坡生产队社员喜收菠萝蜜。1973年8月6日化州县南盛公社的光脚医生在农忙季节把预防伤风的汤药送到田头,供社员饮用。
这种汤药是用中草药熬制的。1979年8月1日 池兴旭化州县合江公社北岸大队是战斗英雄梁英瑞的家乡。这里的民兵营武装排民兵,以梁英瑞为模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停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取得优秀结果。 1982年7月7日 刘玉生化州县文楼公社平福大队社员谢基盛一家,相信党的政策,努力劳动,1981年他家5个劳动力,共收入2000元。
为了掌握科学种田知识,把承包的稻田种得更好,1982年他家订购了45种报刊杂志,这是谢基盛(中)和他的父亲、弟弟在一起学习讨论。1983年4月19日 刘玉生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工程师到化州县美术瓷厂,和工人配合研究解决了制作西式青花美术瓷的技术难题,投产半年,工厂便扭亏为盈,还为国家创汇30多万美元。这是工程师区金龙(右二)和工人一起研究釉下彩绘配方技术。1996年8月16日 潘家珉化州地处粤西,土地、气候适宜生长蚕桑生产。
90年月初以来,化州市把桑蚕业纳入“三高”农业中,全面计划发动农民使用山坡地种桑养蚕。现在全市共种桑2266公顷,今年可收获蚕茧480万公斤。设在各镇的蚕茧收购站,把收上来的蚕茧送到化州市缫丝厂举行深加工。在那务镇新屋治理区云埌村,120户农民户户种桑养蚕,成为化州市著名的养蚕专业村。
化州市那务镇云埌村刘少珍一家正在收获蚕茧。同上化州缫丝厂丝织车间。
该厂年产真丝绸40万米。化州市中药厂工人正在包装橘红痰咳煎膏 1996年8月21日留资 余越摄厂长陈大明(右)深入生产车间检查橘红原料的质量化州市盛产橘红,故化州又有橘州、橘乡之美称。橘红有化痰止咳、健胃行气的特殊功效,是珍贵的中药材。1996年8月27日 潘家珉被誉为“粤西第一村”的化州市下郭治理区从贫困步入富足之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了规模大,功效齐全的“下郭游乐园”,为粤西地域人民开发了新的旅游点,每年村里可增加收入700多万元,创税利300多万元。
1997年12月29日 周家国化州市主要向导带头种植冬玉米高产示范片,推动冬玉米种植良种化、科学化,今年全市10万亩冬玉米获得丰收,平均亩产3000多斤,产值达3亿元。这是市委干部陈亚春(左)与老农民李儒到冬玉米高产示范片作田头察看。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手机app下载-www.yzjdzz.com